杉树非常瞧不起身边的一株荆棘,忍不住教训他:你一点用处都没有!看我,谁都会请我去搭屋顶,盖房子,做各种有用的东西。没想到荆棘满不在乎:我到不这么认为,相反觉得你好可怜。当你身受斧、锯加身的痛苦时,你就不愿成长为一颗杉树,而宁愿自己是一颗荆棘。
根据上述材料,自选角度,自定立意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者记叙文。
为便于试卷讲评和语文复习教学,我改写了一篇作文。
眼 光
文/琴台
听说小四春节会回来,小小的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。
小四姓李,是我的发小。村小学,乡初中,县高中,他成绩都拔尖,高中毕业后直接去了北京,成为名牌大学生。小四成了我们这群同龄人的“偶像”已经好多年。
“小四还真是有出息……”这是父亲的看法,也一直是村里人看他的眼光。
大学毕业后的小四进了某个研究所,据说是研究核电技术,非常忙,忙得三年五载都回不来一趟。
或许因为年龄差不多,有意无意,爹总是将小四和我比较。我感到惭愧的是,大学不如小四,毕业后的工作不如小四。如今结了婚,天天和爹一个院子里进进出出,父子间有什么事情,一个眼神就领会了。
小四真的回来了,他们家空前地热闹。我和爹被请过去喝酒。席间,尽管小四刻意地保持了低调和朴实,可那带着普通话尾音的家乡话,那广博的见闻和学识,还有周到礼貌的谈吐,还是让人忍不住自惭形秽。
他爸他妈激动得什么似的,前后左右围着儿子转来转去,挑起个话头就小心翼翼地看一眼小四,好像生怕自己说得做得不到位,让儿子不高兴不舒服。受这种气氛感染,大家说的就剩下了稀稀落落的“吃啊”“喝啊”的客套话。
一餐饭,李叔和李婶忙得像陀螺,一会儿夹菜,一会儿布酒,一会儿请示,一会儿汇报,就跟见了重要领导的部下,拿捏出十二分的热情来迎合久不谋面的儿子。
从小四家回来,爹倒背着手,不解地说:“看你李叔李婶,待小四怎么像个客啊?”
在我想请小四过来喝酒的准备中,小四已经走了。李叔鹦鹉学舌般解释:“孩子忙,还是事业重要,能回来这几天就不错了。”看得出,李叔还是很失落和伤感。
看着小四的来去匆匆,村里人的眼光也变了。都感慨:“看老李,省吃俭用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客……”
一天晚上,李叔和爹喝酒时又哭又笑:“孩子混出息了,可是,和我还有他娘都生分了,早知道这样,还不如把他也留在身边。”
送走李叔,爹的房间还亮着灯。我听到他正和娘的话语:“看看老李俩,含辛茹苦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客!倒不如咱,儿子虽然没有大出息,可踏实贴心,当老子的心不孤独。”
立在满天星光下,我的心,一下子也暖了。那个瞬间,我想起了周立波曾说过的一句话:孝顺的儿子没出息,有出息的儿子难孝顺,不是他们不想,而是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。
从此,爹看我的眼光改变了,再也没有将我和小四作过比较。
这篇文章,我是一个月前读到的。看到本次考试的作文题,感觉此文很合本次作文要求。于是改写成一篇900余字的短文,作为记叙文,与前一篇议论文一起与我的同学们分享。原文题为《多年的父子熬成客》,约2100字。特向作者致谢!
评论